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Daniel Hahn的翻譯心得


2015年10月26日

譚光磊先生的臉書看到他分享英國譯者Daniel Hahn的翻譯心得,覺得頗有意思。以下英文為原文報導,中文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Daniel Hahn, a translator of French, Spanish and Portuguese, shares his advice:

1. Translation isn’t just about meaning, it’s also about effect. If the original joke is funny, you’ve got to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make your readers laugh, too.

或許正因如此,文學翻譯特別麻煩,也特別受人重視,甚至有人認為有成就的文學譯者才能稱為「翻譯家」。非文學書的文字風格通常不顯著,譯者如果能以通順的文字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思,一般就算完成任務。文學書譯作若無法表現原著的文風,則往往是一大缺陷。

文字功夫不到家的譯者,專注譯非文學書可能比較好(於人於己皆是)。

2. Translation is always a competition between hanging on to an original and knowing when to let go. Letting go is always, always more fun. It’s also necessary if you’re going to learn to fly.

忠於原文確實不是逐字逐句緊貼原文翻譯,但「放手」當然也不是譯者自由創作。譯者有時確實要放得開,才能譯出可讀的譯文,但譯文無論如何還是必須忠於原著。台灣某著名譯者的「吸收內化翻譯法」,因為譯文錯漏太多,顯然便達不到起碼的忠實要求。譯者不執著於原文,不是因為這麼譯比較爽,而是因為要追求更好的翻譯效果。譯者會譯到頭痛,往往正是因為翻譯不是自由創作。

3. Read aloud.

我不會唸出來,但會默唸譯文。

4. Love whatever you’re translating. If you don’t, convince yourself you do. It helps.

職業譯者很難熱愛自己所譯的所有東西,打心底喜歡自己所譯的東西近乎可遇不可求。有些東西我是邊譯邊噁心地完成,我不會說服自己去愛那些東西,也完全不想這麼做。我會累積經驗,盡可能避免再接類似的東西。

能否交出好譯文,主要不是看你是否有愛,而是看你的技術能力和職業操守。不要迷信愛是萬能的,更不要扭曲自己去喜歡明明厭惡的東西。

5. Never forget you’re a writer.

更不要忘記自己是譯者。喜歡自由創作沒問題,但做翻譯的時候,你就是譯者:不可扭曲原著,也不可無中生有,加入自己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